當我們購買了「網域」後,我們要將網域和虛擬主機串連,也就是要做 DNS 設定。
前題是,你已經購買好「網域」與「虛擬主機」(本文章用GoDaddy 與BlueHost來示範)
接下來,你只要 follow 下面的步驟,就可以完成了。
- 到GoDaddy的管理後台,指定 Name Server。
- 回到虛擬主機後台,使用 cPanel 的 Assign Domains ,將網域和主機串連。
雖然有很多專有名詞,但是我們不是要做工程師
只要 follow 影片中的步驟,就可以一步步完成囉!
當我們購買了「網域」後,我們要將網域和虛擬主機串連,也就是要做 DNS 設定。
前題是,你已經購買好「網域」與「虛擬主機」(本文章用GoDaddy 與BlueHost來示範)
接下來,你只要 follow 下面的步驟,就可以完成了。
雖然有很多專有名詞,但是我們不是要做工程師
只要 follow 影片中的步驟,就可以一步步完成囉!
企業名稱通常有四個要素:行政區劃+字號+行業+組織形式。
我們通常說的公司名往往是指字號,或字號加行業。
公司名往往只有一個,阿里巴巴工商註冊的公司那麼多,國內國外都有,但是我們把它們統稱為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旗下品牌有很多個,如雷貫耳的有淘寶、天貓、支付寶等。
在多個品牌的企業中可能有一個品牌的名字和公司名是一樣的,對中小企業來說,最好是品牌名和公司名一致。定位理論中講:商業競爭的基本單位是品牌,最好的品牌是成為品類或者品類特性的代名詞,消費者主要是記品牌的,所以我們談取名字主要是指的品牌名和品類名,因為在我們的營銷傳播中,傳播的往往是「品牌名」或「品牌名+品類名」的形式,比如「海底撈火鍋」,「海底撈」是品牌名,「火鍋」是品類名。在有些情況下,品類名和產品名是一回事,有時候產品名又是不同於品類名的,比如我們可以給格力的某個空調取名叫「節能王」,給糕點房中的某款蛋糕取個名字叫「愛你一生」,我給我們的課程取名字叫「定位方法論」。
每個人取名的方式與想法都不同,有些人會參考同業的取名方式;有些人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取名,但不管用哪一種方式取名,都要記得品牌名(店名)就像是一個「廣告」,它是會讓消費者產生記憶點的一種武器,「好的名稱可以成為品牌最有價值的資產,讓品牌產生差異化及加速其接受度;錯誤的名稱可能會造成品牌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營收的損失。」
行銷大師艾爾.賴茲(Al Ries)曾說:「經營品牌最重要的決策,就是為你的產品或服務命名。」品牌名稱塑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第一印象,該如何取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呢?
DDG方策品牌顧問策略溝通Chris W. Hubbard在「品牌命名學」講座中提到,幫新公司、新產品或新服務命名,可以參考「SMILE」以及「SCRATCH」原則。
「SMILE」以及「SCRATCH」原則,是品牌命名專家Alexandra Watkins發明的。她認為一個好的品牌名稱,應該要讓人微笑(SMILE),而不是讓人抓頭、摸不著頭緒(SCRATCH)!
建議你把「SMILE」以及「SCRATCH」原則當做檢視和分析品牌命名的工具,像是SWOT分析一樣,幫助你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品類的誕生,品類名的好壞往往很大程度上影響品類的興衰,品類興衰又影響品牌的興衰,所以有時候一個好名字甚至能直接決定一個品牌的生死,可謂是好名字價值千金。
品類命名的法則
如果一個企業開創了一個新品類,它的首要職責就是為新品類命名,而新品類名字的好壞往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品類的興衰,比如以下四組品類名的對比,哪個更好呢?
人造黃油 vs. 植物黃油
掌上電腦 vs. PDA vs. 智慧型手機
果醋 vs. 發酵果汁
農民工工資監管平台 vs. 工資衛士
SCRATCH
Spelling challenged(錯字):名稱像拼錯字
Copycat(模仿):模仿同業、競品名稱
Restrictive(限制):限制未來品牌發展
Annoying(惱人):讓人煩躁、不自然的名稱
Tame(平淡):平淡無奇的名稱
Curse of knowledge(難懂):專業術語或是專有名詞,一般人不能理解
Hard to pronounce(難念):很難發音、唸的名稱
SMILE
Suggestive(暗示):點出你品牌的含義
Memorable(記憶):令消費者難忘且貼合品牌
Imagery(圖像):讓消費者可以透過圖像視覺聯想
Legs(主題):具有可延續的主題性,可預設的品牌發展
Emotional(情感):可以感動消費者
在新品類的命名上,我們總結有四個大的原則:
1、有根
有根的意思首先是正確的歸類。
比如帆船、輪船的詞根就是「船」,是船你就知道是在水上行駛的;酸奶、豆奶的詞根就是「奶」,是奶你就知道是白白的,可以補充蛋白質等。
上面舉例中的「果醋」的詞根是「醋」,發酵果汁的詞根是「果汁」,而如果一個東西叫「醋」,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用來做菜的,是調味品,而如果是果汁,我們就知道它是飲料。賣土豬的天地一號公司就出過一個飲料叫果醋,這就是錯誤的歸類了,品類名錯了,歸類錯了,銷量自然很難做起來。
有根的第二個意思是藉助品類分化的規律,借力老品類來對接顧客需求。
神一般存在的蘋果公司曾經出過一個叫牛頓PDA的產品,用定位理論來看,這實際上是開創了新品類,需要為新品類命名,可是這個產品的品類名卻叫PDA。PDA是什麼?
個人數字助理?個人數字助理又是什麼鬼?消費者不懂。
PDA就屬於沒有根的品類名,懸在半空中。
而如果牛頓這個產品不是叫PDA,而是叫智慧型手機,那iPhone的時代可能就要提前到來了。
為什麼呢?因為品類是用來對接顧客需求的。如果我叫智慧型手機,那那些本來想買手機的消費者一看我叫智慧型手機,他就會覺得智慧型手機比一般的手機好,他就不買普通手機或者功能手機了,改買智慧型手機了。這就是「智慧型手機」這個新品類轉換了一部分「手機」這個老品類的客戶。而如果牛頓的產品叫掌上電腦,那iPad的時代可能就要提前到來了。
一個想買電腦的消費者一看蘋果出了個掌上電腦,比那些大塊頭的電腦都小,那就很有可能願意嘗試一下。
羅永浩的堅果TNT也犯了一樣的錯誤,TNT是什麼?炸藥?
快遞?因為沒有把產品正確的歸類,消費者不懂,也就不能轉換老品類的客戶,堅果TNT就肯定賣不好,因為品類是對接顧客需求的,沒有正確歸類就沒辦法對接顧客需求。
TNT現在涼了,如果它改名叫超級電腦,那消費者就知道它首先是個電腦,應該還比一般電腦好,不然怎麼叫超級電腦呢,自然就有一部分想買電腦的人就會去嘗試購買。假如你現在要買個電腦,你搜電腦(或筆記本)出來了一個產品叫超級電腦或超級筆記本,一看功能比一般電腦好,你是不是就有可能購買?但是如果是叫TNT,你怎麼搜到它呢?
消費者腦子裡就沒有TNT的概念,購買的時候當然不會搜,因為沒有歸類,關聯搜索也搜不到,那能有銷量嗎?
老闆電器在油煙機上有很強的技術實力,現在也成了油煙機的第一品牌。
不過老闆電器的突破性技術的油煙機剛出來的時候,給取了個名字叫「中央油煙凈化系統」,這樣的品類名導致的銷量可想而知,有哪個消費者聽到這個名字會覺得它是個油煙機呢?後來明白過來了,改名叫「中央油煙機」,銷量一下子就上來了,再後來改名叫「大吸力油煙機」,就把西門子、方太打下去,自己坐上了頭把交椅。
2、好感
好感的意思就是,我們在給品類命名的時候,要從更有價值感的角度去表達。
比如人造黃油和植物黃油就是典型,如果一個東西叫人造黃油,肯定就沒有人買了,人造的這麼能吃呢?
而如果叫植物黃油,那就有故事可以講,可以說植物黃油比動物油好在哪裡,消費者一聽挺好,就買了。有個做熱水器的公司,他們的熱水器是用熱泵驅動的,所以不會像太陽能熱水器一樣溫度不恆定,取了個名字叫「熱泵熱水器」,但是賣的不溫不火,後來學習了定位理論後,改名為「空氣能熱水器」,然後扭著太陽能熱水器打,結果大賣。
再比如汽車中的混動車如果改名為雙動力車或雙擎車可能就更好。
奇異果反攻中國大陸市場也是個很有意思的案例。奇異果原名獼猴桃,原產地是中國。20世紀初先後被引種到美、英、日、俄、法、意、印度、比利時、智利、紐西蘭等國,唯一不一樣的是,在紐西蘭,獼猴桃被稱為Kiwifruit,漢語叫奇異果,在其他國家被稱為「中國鵝莓」(Chinese gooseberry),結果就是紐西蘭的奇異果風靡世界。
我想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這三個名字帶給消費者的價值感不一樣,有個水果叫奇異果,難道你不想吃一口嘗試一下奇異在哪裡嗎。而如果是叫獼猴桃、中國鵝莓,你還有嘗試的衝動嗎?
3、形象
形象是指品類名應該直指品類的特性或者形象化。酸奶、水蜜桃、高跟鞋、超短裙、越野車、電動車都是特別好的品類名,而變頻空調這個品類名就不好,因為你還是要用其他的營銷動作告訴消費者變頻就是為了節能,還不如直接叫節能空調這個品類名更好。
4、簡短
品類名簡短是很重要的,這樣就能夠便於記憶和傳播,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作為分類分化後新品類的詞根。
十年之前,我們把電腦基本上都是叫計算機的,但是現在都是叫電腦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電腦」是兩個字而「計算機」是三個字,伴隨著電腦品類的強大,有些新品類的名字就要藉助「電腦」這個老品類名來對接顧客需求,比如電腦包、電腦桌,而如果說計算機包、計算機桌就不那麼順口了。除了電腦和計算機的變遷,自行車和單車也在發生類似的變化。
在大陸,人們稱呼自行車更多,而在台灣人們才把自行車叫單車,但是隨著摩拜和ofo開創了新品類,單車由於少一個字的優勢就突顯出來了,所以我們把這個品類叫共享單車,繼而出現了電單車,如果叫共享自行車或電自行車就不是那麼順口了。
很多創業者在品類命名上經常犯各種錯誤。
有次我去做一個創業大賽的評為,有個創業者說他的創業項目叫智能售後大數據服務平台,還拿到了蘇寧的投資,我一聽就懵了,經他解釋我才知道他是把說明書電子化並重新編輯,想以此作為突破口進入售後服務、二手物品交易等領域,我當時給的建議是把品類名改為「售後管家」。還有一次,我講完課有個學員說是做軟體開發的,我肯定還是不懂啊,最後說開發了個農民工工資監管平台,你看這樣的品類名,怎麼可能做大呢?
我當時給的建議是叫「工資衛士」,然後由此進入社保代繳、工資代發等業務,即便是以農民工這個群體作為突破口,也不應該把「農民工」加上去,因為這會限制企業後續的戰略發展空間。王老吉曾經拚命宣傳它的紅罐,加多寶後來又使勁宣傳它的金罐,你覺得消費者會在意它是罐裝還是瓶裝嗎?對消費者來說,瓶裝飲料更方便攜帶,不用非得一次喝完。
同樣做法的還有香飄飄。香飄飄自稱是杯裝奶茶的開創者。對消費者來說,涼茶是罐裝還是瓶裝根本不重要,是瓶裝可能更方便;奶茶是杯裝在我看來還不如瓶裝,瓶裝開口就可以喝,更便捷省事。現在的瓶裝王老吉也是有很多人買嘛,做瓶裝奶茶的統一阿薩姆奶茶好像也賣的不錯。很明顯,品類名從來就不應該追求獨特性,當王老吉把自己限定為罐裝涼茶,香飄飄把自己限定為杯裝奶茶,實際上是畫地為牢,限制了自己的戰略發展空間,將來一定會遇到問題的。這都是對品類的理解不夠深造成的。
好產品從好名字開始
什麼是好的品牌名呢?是不是開光後的品牌名就更容易讓產品大賣呢?顯然跟這沒有關係。
但好名字有時候確實能改變一個品牌的命運。有個叫「金獅」的品牌,它在香港廣東地區銷量一直很差,然而等它把名字改為「金利來」之後,銷量就慢慢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金獅」這兩個字在粵語中跟「盡輸」的發音相同,沒有人喜歡這樣「不吉利」的品牌名。而如果可口可樂沒有改名,而是叫「蝌蝌啃蠟」,那它在中國市場恐怕就很難做好。以微弱優勢在企業內部賽馬中勝出的微信,其名字就明顯比「Q信」、「微聊」要好的多。
再看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一看阿里巴巴集團的主要成員的名字,儼然進了動物園。而馬雲的取名風格也影響了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網際網路行業的創業者對動植物名字的偏愛是任何行業都沒法比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什麼是好的品牌名呢?是不是開光後的品牌名就更容易讓產品大賣呢?顯然跟這沒有關係。
這就回到了到底什麼樣的名字才是好名字上。
什麼樣的名字是好名字呢?
好名字的第一要義是成本低。意思就是,我們要取成本低的名字。
怎麼才算是成本低的名字?
成本低的名字對消費者來說是指記憶成本低,理解成本低,識別成本低;對企業來說,成本低是指使用成本低,傳播成本低,營銷成本低。我把低成本的名字歸為三個要點:望文生義、利於傳播、避免混淆。
低成本名字之望文生義
成本低首先是能夠望文生義,一看就知道你是做什麼的。農夫山泉一看就是礦泉水,不需要再說農夫山泉礦泉水,鮮橙多不需要再說自己是橙汁。馬雲和賈伯斯都是取名字的高手,淘寶聽名字就知道是賣很多東西的,支付寶一看就是支付工具;英語環境下,iPhone不需要再告訴消費者那是手機,iPad也不需要再告訴消費者那是可攜式電腦(pad為「便簽簿」的意思)。其他諸如大眾點評、每日優鮮都一眼可以看出來是幹什麼的。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榜樣人物」、「案例精選」、「定位方法論」你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什麼內容為特色了。
有時候,即便是在我們看來像常識的道理,很多人還是會犯錯。有次我去做創業大賽的評委,有個很漂亮的姓湯的女孩子上台介紹項目,她說她要做一個年輕的烘焙品牌,名字叫:老湯記。我就反問她:「既然你想做一個年輕的烘焙品牌幹嘛名字里要加個『老』呢?既然是烘焙品牌為什麼要有個『湯』字呢?就因為你姓湯嗎?這個名字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個餐飲品牌,而且特色是湯。」
有些比較成功的企業在這方面也犯了錯誤。有次講課,我PPT上放著俏江南的logo,我問「俏江南是幹什麼的?」,竟然還真有人說「唱戲的」。我接著問「江南廚子是幹什麼的」,「巴蜀風是幹什麼的」,大家基本上都能準確的回答說江南廚子是做江南菜的,巴蜀風是川菜。我再問「俏江南是幹什麼」的時候,回答就五花八門了。俏江南其實是川菜,但是很多想吃江南菜的踏進俏江南的店,一問是川菜,往往就退出來去了江南廚子這樣的店,而想吃川菜的有很多人不知道俏江南是川菜。那應該如何補救呢?俏江南的做法是在名字前面加了一個川劇變臉的臉譜,可是很多人卻以為是京劇的臉譜,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覺得俏江南是唱戲的的緣故。其實俏江南正確的做法是明確品類,在「俏江南」這個品牌名後面加上品類名「川菜」。你看海底撈,那麼出名了,還是老老實實的在招牌上寫上「海底撈火鍋」,「海底撈」是品牌名,「火鍋」是品類名。也許俏江南覺得我俏江南是個高端品牌,川菜這個品類名比較low,拉低了我的檔次,那可以把品類名做個改動啊,說自己是「俏江南創意川菜」、「俏江南海派川菜」、「俏江南新派川菜」……這不就顯得與一般川菜館不一樣了嗎。
如何策劃殺手級的網際網路銷售文案?
《瘋賣》
在網際網路做生意,常常花費大量的推廣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銷售總不理想,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僅僅把看客當作是看客,而沒辦法轉化成買客。
那如何把看客轉化為買客呢?《瘋賣》這本書就給出了答案:扔掉產品說明,寫出提高商品的轉化率的銷售型文案。
1購買的真相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你明明不十分需要某樣東西,但是你還是情不自禁的下單,買過之後後悔不已?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當你逛街的時候,有時候你並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是只要銷售的產品或者是銷售的行為能夠引導你,讓你產生購買的衝動,你就會立刻下單,在這中間,感覺對了,你就從看客就轉化成買客了。
而這,就是購買的真相。
2營銷的終極秘籍
如果你想買一款最好的手機,首先浮現的可能就是蘋果手機,為什麼?
因為蘋果給你的印象或者品牌非常好,甚至你拿到手上之後,會滿足你的某種虛榮心。
而這就是蘋果手機帶給你的體驗,也是其他產品無法替代的,而聰明的營銷手段就是,我賣的不僅僅是我賣的東西,而是東西帶給別人的附加價值,所以廣告文案大師會說「我賣的是烤紅薯的香味,不是烤紅薯。」
3塑造感覺的密碼
前面說到,感覺對了,用戶就會從看客轉化為買客。那如何塑造給用戶的感覺呢?重要的因素就是畫面感。
想想看,比如你逛淘寶的時候,看到一款護膚品功效非常好,能讓你的臉白白嫩嫩的,你腦海中馬上浮現你男朋友誇你好看,說你越來越美了,甚至你想像到自己吹彈可破的肌膚,你會不會下單?
當產品能夠提供的畫面,無限接近你心中設想的畫面,你就會產生一種滿足感,也就會立即下單。
而銷售文案,就是給用戶塑造這種感覺。
4人們追求的八大終極夢境
所有的商品,無非是在給你造夢,並滿足你的夢境。而你的夢境無非8種,金錢與財富、個人魅力、休閒享受、健康、安全、獨立自由、愛與浪漫、社會認同。
這些夢境,都是很多人從出生到死去,一直苦苦追尋的東西,所以,在寫銷售型文案的時候,要充分去滿足讀者的夢境,在想像中滿足他們,才能成功誘導下單。
5不可不知的人性十大驅動力
任何一個人他要往前走,總會有一些行動的動機,購買也是如此,所以你要弄清楚,大家為什麼要去買你的產品?
而人們的購買動機無非這麼幾種:生存、性、享受與放縱、虛榮心與傲慢、求知慾和好奇心、自私與貪婪、懶惰、嫉妒與憤怒、膽怯與恐懼、同情心與愛心。
很多銷售文案就是以人性的弱點起筆,激發出購買慾望。
6控制人們行為的四大力量
一、信念
只有你相信你的產品,客戶才會相信的產品。
所以,在賣一件產品的時候,你首先要對你產品的功效有充分的了解,並牢牢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你的產品一定能夠幫客戶解決問題,購買絕對是客戶的最佳選擇,不買絕對是客戶最大損失,你要相信這一點,才能更好的去控制用戶的內心世界。
二、價值觀
價值觀的引導有兩種方法:
1、利用大眾已經形成的價值觀進行引導。比如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就收腦白金。
2、利用故事和案例進行引導。為什麼故事型文案比較受用戶歡迎?原因也是如此,因為人們對故事天生具有一種好感,任何一種產品,加入故事的元素,都會讓用戶對產品印象深刻,比如德芙巧克力愛情故事。
更近一點你就會發現,很多的課程軟文都是對老師的故事進行包裝,把用戶帶入情景,製造與用戶之間的親近感,並藉此來改變用戶的觀念。
三、情感
為什么女人,總喜歡衝動消費,而男人總是喜歡理性消費。因為女人是感情動物,而這也說明,引導用戶情感的重要性,
用戶付費的過程,也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為什麼我們現在說要重視用戶體驗?還是那句話,那就是無論用戶是否需要,你給他的感覺對了,他也可能會購買。
所以我們在寫文案的時候,要將情感去注入銷售這個過程,因為情感的力量可能會極大的提升你的成交率。
四、情景化
我們的大腦是根據,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這五種感官來判斷事物。
而且補充一點,動詞是非常容易吊起人的感官的,引起人的想像的。在寫銷售型文案的時候,如果你特別善於用動詞的話,會更容易引發人的體驗感。
7善於運用BFD公式
BFD公式是什麼?B(beliefs信念)、F(Feelings感受)、D(Desires渴望),在我看來這個公式能夠更有針對性的寫產品的賣點。
在動筆之前,你可以按照BFD公式對自己進行發問。
B:
現在的客戶相信什麼?他們對於產品的態度如何?他們如何看待產品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F:
他們有什麼感受?她們來自她們是年輕氣,他們是自信氣受還是緊張害怕,他們對生活商業來往或者業界的重要問題有什麼感受?
D:
他們想要什麼?他們的目標是什麼?他們想要在生活中看見哪些改變?正巧,這些渴望是你的產品可以協助達成的。就如銷售文案,創意作家,唐霍普曼建議。從銷售對象出發,而不是從產品本身。
8如何對目標客戶群做人物畫像?
什麼樣的人會購買你的產品?只要你知道這個,才更有可能在銷售文案中對症下藥,所以,你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1、產品或者是服務能滿足客戶什麼要求?
2、客戶是怎樣尋求「解決困惑的答案」「滿足需求的產品」的?
當你分析了你的目標客戶,你才更有可能去引導、說服客戶。
9讓產品大賣的三要素
一必須性。衣食住行,都是人們所必須的,只有當你真正需要,並且到了非要不可的地步,你才會為這件產品買單。
市面上的產品多種多樣,相互替代的也層出不窮,那為什麼用戶會選擇你的產品進行購買?如果不能給用戶一個充分的理由,用戶是不會購買你的產品。
二唯一性。一件產品如果沒有獨特之處,用戶憑什麼買?再寫文案之前,一定要找到產品賣點,這個產品與別的產品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三緊迫性。有什麼動機讓顧客立即行動購買呢?就是緊迫和緊急性。市面上付費課程大致的套路也就如此,比如營造課程的稀缺性,只設500個名額,或者,只有這一次機會價格便會上漲。
10終極說服模式
當你被人說服的時候,說服你的人一定會有某方面的重要特質,這個特質可能是氣質方面,也可能是性格方面,讓你對他充分產生信任。
想一想,你是如何被人說服的?
首先,情緒到位。人都是感情動物。縱觀大多數銷售文案,他之所以賣的比較好,那就是強調了情感對銷售文案的一個重要性。
其次,邏輯清晰。先闡述面臨困境的原因,再闡述你處於的困境,然後給你一個解決方案,再然後給你一套用這個解決方案的理由和好處,最後誘導你採取行動。
在廣告學中,有一個公式稱為AIDA法則,這個法子就要求先抓住注意力,然後引發對方的興趣,第三步激發對方的慾望,第四步促成,別人行動。一般來說,銷售文案發布出來之後,都要按照AIDA法則來檢驗銷售文案的效果。
11魔力成交流程
第一步,抓住注意力。
第二步,導入情緒。
第三步,挖掘痛點。
第四步,打造衝擊力。
第五步,重塑新現實。
第六步,促使立即行動。
12成交就兩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誘。這種行為能夠創造一股巨大的吸引力,調動人們的想像力,從而刺激人們的慾望。
第二個步驟是勸。這一過程是告訴消費者,要抓住這次購買機會,立即成交。
這次向 Godaddy 買域名的時候能不小心買錯了,
只好來做退訂因為怕操作不正確所以直接按了右上角的聯繫和客服人員
下方3張圖是我跟客服對話的全紀錄及做的筆記拿給各位參考一下
一開始的客服人員會介紹他自己以及詢問我需要的服務是哪一個項目
一開始我沒弄清楚以為是要直接給他,後來才發現,
其實只要點其他的那個連結之後呢再填上去就可以了,
這樣的工作工作人員就可以進入到後台去確認是哪一組訂單
再來按照客服人員的教學,要退款的話呢需要先刪除這個產品,他才那個協助退款,
所以你到右上角名字的地方拉下選單,點取[續費率結帳],找到而需要退訂的產品之後,
點取[取消續費],如果確定是不要了那就會彈出來,選擇[刪除我的產品],
然後Godaddy系統就會發一封確認信到你的信箱中,這時候的再進去那個收到的信件裡面做一個確認刪除的動作,確認完之後呢再和客服人員做確認那他會呢跟我們核對退款的事宜
Pin碼跟客戶編號可以在那找的到呢?
到右上角名字的地方拉下選單,點取[續費率結帳],
找到而需要退訂的產品之後,點取[取消續費]
然後Godaddy系統就會發一封確認信到你的信箱中
本教程將向您展示如何使用我們在OP3上的API集成與Aweber集成:
集成之前要考慮的重要事項:
1)擁有一個 Aweber帳戶。
2)使用您的Aweber帳戶設置一個列表。
您可以在“管理列表”部分下設置列表。使用“創建列表”綠色按鈕,然後按照提供的步驟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