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專區

一起學習更多知識!一起成長進步!NICK與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生活!

說故事系列5:東坡的朋友做了什麼錯事被蘇東坡說他是狗屎






























蘇東坡說他朋友是狗屎

  宋代著名學者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去拜訪佛印,與佛印相對而坐,
蘇東坡對佛印開玩笑說:"我看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則微笑著說:" 我看你是一尊金佛。

"蘇東坡覺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後,蘇東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這件事,
蘇小妹說:"哥哥你錯了。佛家說'佛心自現',你看別人是什麼,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麼。"

  由於人都有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況下,
我們對別人做出的推測都是比較正確的,但是,人畢竟有差異,因此推測總會有出錯的時候。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種典型的投射效應。當別人的行為與我們不同時,
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行為,認為別人的行為違反常規;

投射效應令人們將自己的特點歸究到其他人身上,是以己度人的態度和行為,
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

當人們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時,
則形成一種認知障礙。



=================================================================


什麼是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是指以己度人,
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
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

比如,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會以為別人都是善良的;一個經常算計別人的人就會覺得別人也在算計他等等。

  它能使我們對其他人的知覺產生失真。人們在對他人形成印象時,
有一種強烈的傾向就是假定對方於自己有相同之處,通俗的說就是“以及推人”“以己之心,
度人之腹”。比如心地善良的人總也不相信有人會加害於他;而敏感多疑的人,則往往會認為別人不懷好意。



  投射使人們傾向於按照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來知覺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觀察者的真實情況進行知覺。

當觀察者與觀察對象十分相像時,觀察者會很準確,但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知覺準確,
而是因為此時的被觀察者與自己相似。因此,導致了他們的發現是正確的。

投射效應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心理偏差,辯證地、一分為二地去對待別人和對待自己,
是剋服投射效應的良方。





  投射效應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兩種:

  一是感情投射,即認為別人的好惡與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納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
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歡某一事物,跟他人談論的話題總是離不開這件事,
不管別人是不是感興趣、能不能聽進去。引不起別人共鳴,就認為是別人不給面子,或不理解自己。

  二是認知缺乏客觀性,比如,有的人對自己喜歡的人或事越來越喜歡,越看優點越多;
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越來越討厭,越看缺點越多。因而表現出過分地贊揚和吹捧自己喜歡的人或事,
過分地指責甚至中傷自己所厭惡的人或事。這種認為自己喜歡的人或事是美好的,
自己討厭的人或事是醜惡的,並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這些人或事上進行美化或醜化的心理傾向,
失去了人際溝通中認知的客觀性,從而導致主觀臆斷並陷入偏見的泥潭。

[編輯]
投射效應心理學案例分析
  舉例一:

  古代一位喜歡吃芹菜的人,總以為別人也像他一樣喜歡吃芹菜。
於是一到公眾場合就向別人熱情推薦芹菜,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笑話。
但是生活中每個人都免不了犯類似這樣的錯誤,“以己度人”。
心理學上稱之為投射效應,即在人際認知過程中,
人們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屬性、愛好或傾向等,
常常認為別人理所當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心理學家羅斯做過這樣的實驗來研究投射效應,在80名參加實驗的大學生中征求意見,
問他們是否願意背著一塊大牌子在校園裡走動。結果,48名大學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園內走動,
並且認為大部分學生都會樂意背,而拒絕背牌的學生則普遍認為,只有少數學生願意背。

可見,這些學生將自己的態度投射到其他學生身上。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種典型的投射效應。
當別人的行為與我們不同時,
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行為,認為別人的行為違反常規;
喜歡嫉妒的人常常將別人行為的動機歸納為嫉妒,如果別人對他稍不恭敬,他便覺得別人在嫉妒自己。




為了剋服投射效應的消極作用,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
做到嚴於律己,客觀待人,儘量避免以自己的標準去判斷他人。
對方並非如我們所想象,只有嘗試了才會知道。

  舉例二:

在一家出版社的選題討論中,出現了這樣一種有趣的現象:

  編輯們列出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選題分別為:

  編輯a正在參加成人教育以攻讀第二學位,他選的是《怎樣寫畢業論文》;

  編輯b的女兒正在上幼兒園,她的選題是"學齡前兒童教育叢書";

  編輯c是圍棋迷,他的選題是《聶衛平棋路分析》……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覺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個性、好惡、欲望、觀念、情緒等)歸屬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征,如:自己喜歡說謊,就認為別人也總是在騙自己;自己自我感覺良好,就認為別人也都認為自己很出色……心理學家們稱這種心理現象為"投射效應"。

  由於投射效應的存在,我們常常可以從一個人對別人的看法中來推測這個人的真正意圖或心理特征。

  舉例三:

宋代著名學者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去拜訪佛印,與佛印相對而坐,
蘇東坡對佛印開玩笑說:"我看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則微笑著說:" 我看你是一尊金佛。

"蘇東坡覺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後,蘇東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這件事,
蘇小妹說:"哥哥你錯了。佛家說'佛心自現',你看別人是什麼,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麼。"

  由於人都有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況下,
我們對別人做出的推測都是比較正確的,但是,人畢竟有差異,因此推測總會有出錯的時候。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堯到華山視察,華封人祝他"長壽、富貴、多男子",
堯都辭謝了;華封人說:"壽、福、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獨能不欲,何邪?

"堯說:"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美德也,故辭。"

  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即使是"福、壽"等基本的目標,也不能隨意"投射"給任何人。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常常錯誤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投射到別人身上:自己喜歡的人,
以為別人也喜歡,總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的吃一些飛醋;父母總喜歡為子女設計前途、選擇學校和職業……





投射效應常發生的情況
  一般說來,投射作用主要在以下兩種情況下發生:

  1. 對方的年齡、職業、社會地位、身份、性別等等與自己相同。

人們總是相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認為同一個群體的人總是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因此,在認識和評價與自己同屬一個群體的人的時候,
人們往往不是實事求是地根據自己的觀察所得到的信息來判斷,
而是想當然地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別人身上;另外,人們總是喜歡評價與自己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人,
總是習慣於與這些人進行比較,但是,人們又不希望在比較中自己總是落敗,
處於不利之地,而投射作用在此正好起了一個保護作用,把自己的特點投射到別人身上,
自己和別人就都一樣了,沒有什麼區別,自己不錯,別人也好不了。

  2. 當人們發現自己有某些不好的特征的時候,為了尋求心理平衡,
就會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這些惡習或觀念。

成語“五十步笑百步”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自己因為臨陣逃脫而覺得難堪,是怯懦的表現,
心理很不舒服,突然發現別人比自己逃得更遠,便大肆嘲笑,以減輕自己心裡的不安。

這時候,投射作用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措施,這樣做可以保證個人心靈的安寧,
但往往影響自己對人和事的正確判斷。在這種時候,
人們更喜歡把自己所具有的那些不好的特征投射到自己尊敬的人或者比自己強得多的人身上,
這樣一來,心裡的不安就會大減,因為名人尚且不可避免地具有這些特征呢,何況我一個無名小卒?

  由於投射效應的存在,我們常常可以從一個人對別人的看法中推測這個人的真正意圖或心理特征。

由於人有一定的共同性,有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況下,
我們對別人做出的推測都是比較正確的,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與人之間畢竟有差異,
不考慮個體差異,胡亂的投射一番,就會出現錯誤。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常常錯誤地將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投射到別人身上:自己喜歡的人,以為別人也喜歡;

父母總喜歡為子女設計前途、選擇學校和職業,絲毫不顧忌孩子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到子女身上……
我們得記住,人與人之間既有共性,又各有個性,
如果投射效應過於嚴重,總是以已度人,那麼我們將無法真正瞭解別人,也無法真正瞭解自己。

相關閱讀:

說故事系列1:三國當官先看顏值,不夠帥千萬不要去東吳應徵

說故事系列2:賺一元和省一元都是創造利潤,這點早在元朝皇帝就知道了

說故事系列3:人家一箭雙雕還要拉弓等上大半天,你這漁夫一魚一鳥卻只要輕鬆路過!

說故事系列4:把殺價當成藝術,小到一元二元都要殺

說故事系列5:蘇東坡的朋友做了什麼錯事被蘇東坡說他是狗屎

說故事系列6: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為什麼有人答不出來呢?

說故事系列7:你知道你存的100萬可以為銀行做出多少的放款嗎?

說故事系列8:你今天需要自由嗎?現在的你是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中的那一層呢?

說故事系列9:財務槓桿沒有運用到最大化(銀行的徵信人員最喜歡那種人)



說故事系列10:「公園阿伯」教你不要被「第一印象」給騙了?


參考來源:MBA智库百科





                                                    

                       大家好,我是光仔

                       歡迎來光仔的夢想行動者頻道

                   http://nickrich999.blogspot.tw/
                    LINE ID : @ody8405s
                     E-mail : nickrich999@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