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孫權見到龐統的時候,看到龐統
「濃眉掀鼻,黑面短髯 ( ㄖㄢˊ),形容古怪」,
就很不高興。為何孫權這麼重視人家的長相呢?
東漢以來,品評人物有兩大標準,一個是「容止」,一個是「精神」,
簡單一點來講,就是很看重一個人的外在美和內在美。
外在美人人都看得見,內在美沒有三五個月誰又能知道呢。
像諸葛亮第一眼就讓劉備動心?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ㄔㄤˇ.),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像東吳的前任大都督周瑜,那也是一表人才,風度翩翩,
於是吳人才會稱呼周瑜為「美周郎」嘛。可以說,漢末魏晉以來,但凡官員,
長相是選拔官員的一項基本原則。
如果我生在那個時代估計最多也就是個九品芝麻官了
於是,長相和我差不多醜陋的龐統,不受歡迎,也就很好理解了。
孫權認為龐統這樣面貌醜陋之人不會有什麼才能,
因而產生不悅情緒,這實際上也是刻板效應的負面影響在發生作用。
刻板效應(Stereotypes effect/effect of stereotypes)
什麼是刻板效應
所謂刻板效應,又稱刻板印象、社會定型、定性效應,是指對某人或某一類人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的、類化的看法。是還沒有進行實質性的交往,就對某一類人產生了一種不易改變的、籠統而簡單的評價,這是我們認識他人時經常出現的現象。
有些人總是習慣於把人進行機械的歸類,把某個具體的人看作是某類人的典型代表,把對某類人的評價視為對某個人的評價,因而影響正確的判斷。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種偏見,人們不僅對接觸過的人會產生刻板印象,還會根據一些不是十分真實的間接資料對未接觸過的人產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輕人是愛衝動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於經商的等等。
刻板效應主要有三個特征:
(1)對社會人群的簡單化的分類方式和泛化概括的認識;
(2)同一社會人群中刻板印象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3)與事實不符,甚至有時完全錯誤。
它常常是造成人們認知偏差或偏見的主要原因,但在某些條件下有助於把現實中的人們加以歸類進行概括性地認識,成為知覺他人的捷徑。
如何剋服刻板效應
剋服刻板效應的關鍵:
一是要善於用“眼見之實”去核對“偏聽之辭”,有意識地重視和尋求與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
二是深入到群體中去,與群體中的成員廣泛接觸,並重點加強與群體中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員的溝通,不斷地檢索驗證原來刻板印象中與現實相悖的信息,最終剋服刻板印象的負面影響而獲得準確的認識。
刻板效應的表現
刻板效應的表現多種多樣。比如,有的領導者認為愛挑毛病的人一定是“刺兒頭”,沉默寡言的人一定城府很深;活潑好動的人一定辦事毛糙,性格內向的人一定老實聽話;青年人單純幼稚、容易衝動,老年人經驗豐富、保守、穩重。此外,還有地域上的刻板印象。
刻板效應的實驗
蘇聯社會心理學家包達列夫,做過這樣的實驗,將一個人的照片分別給兩組被試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翹。向兩組被試分別介紹情況,給甲組介紹情況時說“此人是個罪犯”;給乙組介紹情況時說“此人是位著名學者”,然後,請兩組被試分別對此人的照片特征進行評價。
評價的結果,甲組被試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翹反映著其頑固不化的性格;乙組被試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翹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頑強精神。
為什麼兩組被試對同一照片的面部特征所做出的評價竟有如此大的差異?原因很簡單,是人們對社會各類的人有著一定的定型認知。把他當罪犯來看時,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歸類為凶狠、狡猾和頑固不化;而把他當學者來看時,便把相同的特征歸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堅韌性。刻板效應實際就是一種心理定勢。
刻板效應的舉例分析
《三國演義》中曾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去拜見孫權,
“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龐統又見劉備,“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不悅”。
孫權和劉備都認為龐統這樣面貌醜陋之人不會有什麼才能,
因而產生不悅情緒,這實際上也是刻板效應的負面影響在發生作用。
比如,人們一般認為工人豪爽,農民質朴,軍人雷厲風行,知識分子文質彬彬,
商人較為精明,諸如此類都是類化的看法,都是人腦中形成的刻板、固定印象。
此外,性別、年齡等因素,亦可成為刻板效應對人分類的標準。例如,按年齡歸類,
認為年輕人上進心強,敢說敢乾,而老年人則墨守成規,缺乏進取心;
按性別歸類,認為男人總是獨立性強,競爭心強,自信和有抱負,而女性則是依賴性強,起居潔凈,講究容貌,細心軟弱。
由於刻板效應的作用,人們在認知某人時,
會先將他的一些特別的特征歸屬為某類成員,
又把屬於這類成員所具有的典型特征歸屬到他的身上,
再以此為依據去認知他。
造成這種偏見存在於人們的頭腦里,有其認識方面的根源。
因為人的思維總是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
如果在沒有充分掌握某一類人全面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就作出概括,
往往會形成不符合這一類人的實際特征的印象。
而依據這種印象去評價與判斷人時,
又不考慮個人的具體生活經驗,自然就會產生“刻板印象”偏見了。刻板效應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由於刻板印象建立在對某類成員個性品質抽象概括認識的基礎上,
反映了這類成員的共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所以它可以簡化人們的認知過程,有助於對人迅速作出判斷,
增強人們在溝通中的適應性。
但它也容易阻礙人們對於某類成員新特性的認識,
使人認識僵化、保守,一旦形成不正確的刻板印象,
用這種定型去衡量一切,就會造成認知上的偏差,
如同戴上有色眼鏡去看人。
相關閱讀:
說故事系列1:三國當官先看顏值,不夠帥千萬不要去東吳應徵
說故事系列2:賺一元和省一元都是創造利潤,這點早在元朝皇帝就知道了
說故事系列3:人家一箭雙雕還要拉弓等上大半天,你這漁夫一魚一鳥卻只要輕鬆路過!
說故事系列4:把殺價當成藝術,小到一元二元都要殺
說故事系列5:蘇東坡的朋友做了什麼錯事被蘇東坡說他是狗屎
說故事系列6: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為什麼有人答不出來呢?
說故事系列7:你知道你存的100萬可以為銀行做出多少的放款嗎?
說故事系列8:你今天需要自由嗎?現在的你是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中的那一層呢?
說故事系列9:財務槓桿沒有運用到最大化(銀行的徵信人員最喜歡那種人)
說故事系列10:「公園阿伯」教你不要被「第一印象」給騙了?
參考來源:MBA智库百科
大家好,我是光仔
歡迎來光仔的夢想行動者頻道
http://nickrich999.blogspot.tw/
LINE ID : @ody8405s
E-mail : nickrich999@gmail.com
LINE ID : @ody8405s
E-mail : nickrich999@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